我是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80后”思政教师,今年是我从事思政课教学研究的第八个年头了,从我第一次站上讲台,我就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我的思政课,要有点不一样,用年轻人爱听的话,讲年轻人爱听的课,要让同学们花在课堂上的这90分钟有价值,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能上好一堂思政课,我发现用年轻人的流行语来转化教材里的关键词,让宏大抽象的理论从讲台上往下走两步,才更容易击中学生的思想痛点。比如说,上课时,我会提问学生们,如果马克思有朋友圈,他会发些什么?如果让你给马克思写一封信,你会怎么写?一下子就让学生们觉得,那个满头白发不修边幅的大胡子,原来也是个平常人,也是个不爱社交却思想活跃的I人。所以啊,讲好思政课,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上课关键是要让学生解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我想只有老师讲的有滋有味有自信,学生才会听的入眼入耳有意思,一堂课才有可能入脑入心有意义。
所以啊,我一直坚持着:思政课绝不需要过度的“美颜”、“精修”和“滤镜”,更不需要套路、程式。要简单、纯粹、清澈。要用年轻人爱听的话,来真正讲出年轻人想要的知识、解答年轻人最迫切的疑惑。
我的学校——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伴随着大庆油田而诞生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优势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一本鲜活的实践教材,它为我的思政实践教学课供广阔的实践载体和体验平台,帮助学生由“真懂”走向“真信”。
我把学生从课堂里拉出来,就在校园里的油井旁上课,让油井成为书本,将井场变成课堂,——就叫做“油井旁的板凳课”。同学们在油井旁亲眼看着抽油机和钻井架,对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多了一份具象化的了解。
在草长莺飞的初春,在滴水成冰的寒冬,我带领孩子们去到铁人一口井、西水源这样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踏着铁人脚步走,奋斗青春我们有”的思政实践教学。
清明时节,我会带孩子们徒步去石油馆和历史陈列馆祭奠英烈,
在行走中将党史故事、红色精神传递给学生。
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我还邀请了一位老石油人——86岁高龄的孙宝范老先生来到学校,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走进铁人》的专题讲座。这位曾于铁人王进喜并肩工作过的老一辈是有人,引领全校师生穿越时空,走进铁人内心世界。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主客体的转换,更有效地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转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仰。我的思政课上,学生不仅要看要听,也要说要讲,让学生在追逐光的同时,也能成为光、发散光。
在课前,我组织学生看书籍《铁人传》、电影《铁人》,让他们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语言分享他们心中的“铁人形象”和“铁人故事”,让他们化身“小铁人”,重现打第一口井的场景。
作为“知行”宣讲团的指导教师,我选取十个孩子变身“小小宣讲员”,进而带领着老师和其他同学们一起,踏着铁人当年的脚步,重温那段轰轰烈烈的创业历程,回味那段红红火火的激情岁月……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我絮絮叨叨,像一个放不开手的老母亲,吩咐这个,嘱咐那个……孩子们的表现很生涩,语言有很多地方不连贯,举止表情也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可是我却很感动,因为从同学们的视角,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铁人,看到了00后心中的铁人精神,也看到了我们一直想要的传承,并且,我懂得了放手,懂得了相信,懂得了平等和尊重,这是最最重要的收获。而孩子们课后给我的反响,也给了我无比大的信心,他们喜欢这种走近年轻人的课,并且收获很大,他们叽叽喳喳的告诉我:老师,铁人的号子喊起来居然那么带劲;老师,拉肩扛的钻机居然那么大那么重;老师,铁人王进喜打的第一口井原来离我们这么近;老师,思政课还可以这么讲!因为听故事和讲故事感觉完全不一样……他们兴奋的话语让我感动,而上台进行故事分享和情景讲解的那十个孩子,则非常郑重的感谢我,给了他们一次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机会,那一刻,内心的感动和自我价值的满足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这是我从教这些年来,第一次走到了学生心里,而他们也走到了我的心里。我在“DMC青春医专”上开辟专栏——医专红喇叭。这里是理论宣讲的阵地
我自学摄录剪辑,制作板凳电台,专门播放思政实践活动成果,扩大线上影响力。
后来,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我就更加的来劲,因为我觉得,教育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再比如说:孩子们爱唱爱跳爱展示,我就组织孩子们唱红歌,拍舞台剧,诗歌朗诵,还带领他们拍摄制作板凳电台和医专红喇叭……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兴奋,在镜头前的他们,自信美丽,眼里有光,那光里,有00后们独有的骄傲和自豪,和他们的沟通之后呢,我也了解到,镜头让他们感觉到被认可,所以我也努力学习如何拍摄,如何剪辑,与时俱进,才能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才能不致落伍,我希望,我不仅仅是他们的思政老师,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记录者,能让他们那些为理想发声、为热爱奔赴的经历,成为他们大学生活中永不褪色的勋章。
我的故事,不过是万千教育星河里的微光。身为思政教师,虽无法为学生遮挡生活的风雨,却执着于在他们心田种下希望的种子。都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深以为然 —— 思政教育的真谛,不是雕琢,而是唤醒;不是替代,而是陪伴。愿我们始终心怀敬畏与虔诚,做时光长河里执着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