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娥这闺女成天忙活的两头不见太阳,也不知道是图啥?”认识刘银娥的平房区平新镇的百姓总是唠嗑时这么说……26年前的刘银娥带着青春的教育梦想,开始了近半生的教师职业生涯。要回答文头的疑问,现如今就职于哈尔滨市平房区保国第一小学校学年组长的刘银娥,给了记者明了的答案。
始终把学生放在心头 全身心投入到
自己“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之中
刚到东福小学,刘银娥看到的是教室内地面凹凸不平且课桌破旧不堪、摇摇晃晃,很多桌椅需要用木块或纸壳垫平才能正常写字。冬天的东福小学要靠生炉子烧煤取暖,为了能让一年级的孩子们能在温暖的教室里安心学习,早起的刘银娥顶着刺骨的寒风,迷迷糊糊的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乡村小路上,日复一日的在清晨冰冷的教室里生炉子。有孩子告诉家长:“我天天早晨吃完饭就想上学校,我们的刘老师可好了,天天把教室烧的可热乎了,家里实在太冷了,学校是最暖和的地方。”刘银娥觉得为这群最直接、最淳朴、最懂事的孩子付出,值了。

采访刘银娥时,刘银娥说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她加入了近30个教育QQ群,关注了400多个教育公众号,购买了无限量的百度网盘,她要在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事物的诞生中努力学习。可20多年前的东福小学,村里的孩子对外界的认知也就是教室大小的世界。为此,刘银娥把自己课余、休息日和寒暑假休息时间交给了业务钻研、各类出外公开教学活动中,她心里唯一的念头是外出赛课的机会越多,带着学生去看看城市的样子、去增长见识、去开阔视野的机会就越多……远离了积累、获得荣誉的功利心理,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立德树人”的育人、成才教育情怀之中,刘银娥带着一双双渴望学习的小眼睛与城市的孩子们一次次的在公开课教学中交流,孩子们增长了见识、目睹了先进的教学环境,对未来继续读书产生了憧憬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刘银娥的学生家长对她很信任,经常有家长嫉妒地说:“哎呀,刘银娥老师咋就那么大魅力,我们家孩子跟老师比跟我们家长还亲。”
不断升级学习的刘银娥,因为有提升专业能力的热情和耐力,有规划职业生涯的设想和恒心,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经常外出执教公开课就成了常事,渐渐地,刘银娥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方法也就更多种多样,也就更让学生们难以忘怀。
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
逐渐成长为平房区名优骨干教师
2019年暑假,远在山东音信全无的毕业生闫正飞给刘银娥打来电话,回忆着当初内向的她敏感而自卑的往事,讲述着刘银娥作为班主任每天下课都微笑地抚摸她的头,询问她是否吃早饭,蹲下来给她系鞋带的场景,更忘不了在整整传递一年的小纸条时间里,刘银娥鼓励、表扬她写日记。慢慢地,她与身边人有了更多的语言交流,一点一点地融入了班级。就在毕业前夕,又是一张小纸条带来了不舍的告别和闫正飞对同学们的叮嘱,“刘老师。我转学了,非常舍不得您,是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建立了自信,您第一个把我的日记当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那是我第一次得到表扬!同学们,我不能陪你们一起毕业了,你们要好好的听刘老师的话,你们一定要珍惜!!!”再次回忆这些瞬间,再次想起那个一直牵挂的女孩,师生俩的眼泪夺眶而出。
被调到保国第一小学校的刘银娥,还是发挥骨干教师的辅射引领作用。疫情期间,已近50岁的刘银娥录制了一年级两节线上微课,上传在哈尔滨教育云平台上,供学生们观看,并在上学期代表平房区参加了市级“烛光杯”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2019年8月,作为王晓丹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刘银娥与主持人王晓丹一起受邀去北京旧宫实验小学参加了数学教材梳理讲座。
疼痛让刘银娥不忍心休息,她说人民教师因学生的信任而幸福,因自身的成长而自豪,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满足。成长需要和过程,在“四有”的道路上努力追求和前行,她要继续书写新故事、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使命。不忘初心,坚守情怀,这就是她无悔的选择,这就是她终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