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妮,牡丹江市教育第五幼儿园教师。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九年幼教时光,是我用爱化作微光、照亮童心的旅程。而支撑我一路前行的,正是刻进职业血液里的“真心”“用心”与“耐心”。在幼儿园的这片充满欢声笑语的时光隧道中,与一位极度依恋粉色的小女孩的故事,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的力量。
初见时,她对粉色近乎偏执,像受惊的蝴蝶蜷缩在教室角落。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特定颜色的过度偏好往往源于安全感缺失。于她而言,粉色是唯一的安全色:穿非粉色衣物会眼眶泛红,排队必须站第一,甚至听到“长大”都会落泪。教育是一场双向的心灵解码,面对这个将自己封闭在“粉色世界”的孩子,我明白,简单说教只会让她的心门紧闭。我决定,用心帮助她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一天,幼儿园里迎来了一场特别的“色彩派对”,让每个颜色都成为童话故事的主角。“你看,这个世界不仅仅有粉色哦,还有像阳光一样温暖的黄色,像大海一样宁静的蓝色,还有像树叶一样生机勃勃的绿色……”我温柔地讲述着每一种颜色的故事,试图在她心中种下探索多彩世界的种子。她低头看着手中的工艺品,小手轻轻触摸着每一片色彩,眼神中渐渐有了不一样的光芒。
为了帮助她克服排队必须站第一的执念,我决定在一次户外活动中,设计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彩虹桥”。我特意安排她站在队伍中间,游戏开始前,我有些紧张,担心她会拒绝或再次哭泣。但出乎意料的是,当我轻声告诉她:“你是我们彩虹桥中最闪亮的一环,没有你,彩虹就不完整了。”她竟然点了点头,虽然眼中仍有犹豫,但最终还是握住了旁边小朋友的手。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她内心的小小变化,从自我中心的“第一”迈向了融入集体的“我们”。
针对她对“长大”的恐惧,我用“勇敢长大”的故事,引导她认识到长大是美好的旅程。在这过程中并不会一帆风顺,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总不能按我们预期的发展。因此,最大的考验就是耐心!但只要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容,这个样子就是照亮孩子前行的那束光!
教育最美的模样,是“牵着蜗牛去散步”的从容。经过一年半时间,她从“非粉不可”到尝试淡紫色外套,从害怕“长大”到能笑着说自己是中班小朋友,还开始期待学习,主动帮助小班弟弟妹妹。她学会欣赏世界多样性,懂得团队合作,勇敢拥抱成长。而我,作为见证者和引导者,深刻体会到幼儿教师的幸福与责任,也更加坚定要继续散发微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其实教育,就是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影响了另一个人。教育过程中,耐心是基石,需尊重幼儿成长节奏,接纳反复与停滞。这启示我们,幼儿教育应立足个体差异,以爱为纽带,用温暖与智慧点亮童心,牢记“以心育人”的教育真谛,助力孩子在安全、包容的环境中自然成长。当我为毕业孩子整理成长相册时,看到她们在“愿望卡”上写着“长大想当幼儿园老师”,忽然湿了眼眶——原来我们种下的光,早已在孩子心中长成了新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