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石超睿,来自北安市第三中学校。我的家乡北安是一片极具传奇色彩的红色热土,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完整省级人民民主政权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出生和成长,让我自幼便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满怀向往。进入大学后,在党组织的悉心培育下,我如愿以偿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90后”共产党员和教育工作者,许多党员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事迹深深触动着我,比如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教师”张丽莉,还有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是榜样的力量为我照亮前行之路,是“只要还有一口气也要站在讲台上”这句掷地有声的诺言,给予我跨越2000多公里,从北方边陲小城奔赴支教之旅的勇气。
来到支教地,我看到崖头小学大门上方写着:读书是穷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 。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知识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这里没有专业音乐老师,却时常能听见孩子们咿呀哼唱,对于听不懂的内容,他们还会天真地笑话我。我便借此契机,用歌声搭建起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渐渐地,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与伙伴,每当下课,他们总会拉着我的衣角,和我一起走回办公室。
在这群孩子里,有个叫佳怡的女孩,她总是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家访时我了解到,她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只能和年迈多病的爷爷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十分艰难,家中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但在略显脏乱的家里,有一面贴满奖状的墙格外醒目,每一张奖状都凝聚着佳怡的努力,分量十足。佳怡告诉我,她渴望去父母务工的城市看看。于是,我用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向她展示大山外的世界,并不断鼓励她努力学习,走出大山。
支教临近结束时,佳怡走到我面前认真地说:“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像你一样的人,当一名老师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我想,这就是我们来到大山的意义——是学习、是播种、是扎根、是育人、也是遇见更好的自己。如今,我早已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但那些山里的孩子,尤其是佳怡,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也常常牵挂着,她是否还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情操”的“四有”好老师 。初登讲台时,我二十出头,朝气蓬勃;如今,我已过而立之年。人们常说,师者桃李满天下,我不知自己的桃李有多少亩,但我深知,身处和平年代,沐浴着党的光辉,我们不应忘却少年时的壮志豪情,要接续百年奋斗。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立下鸿鹄之志,做不懈奋斗的追梦者,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无私奉献中,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光彩,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