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高位谋划和推进龙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战略部署,组织开展全省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战略谋划。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科教振兴、人才振兴部署,开展省“双特”建设成效评价,推进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高校分类发展,构建“一体两翼”高等教育发展格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8.38%、高于全国20.6个百分点,全面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全面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印发《黑龙江省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高校进课程教材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强化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印发《黑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委党校与地方高校课程思政“1+6”联合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网站专题推广我省经验,课程思政走在全国前列。
构建我省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黑龙江省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落实措施,构建优势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基础+应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本科人才基础知识能力培养体系,分类加强基础理科、基础医科、基础农科、基础文科建设,启动省级基础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
深入推进“四新”建设,加快培养重点领域急需创新人才。
成立龙江高校新农科、新医科教育联盟,印发《黑龙江省高校商科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揭牌并招生,哈尔滨医科大学入选全国首批18所公共卫生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入选全国首批33所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入选全国32所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省教育厅、省司法厅共建黑龙江大学东北亚仲裁学院,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做出“龙江贡献”。
完成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布局,进一步做强人才培养基本单元。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名单,我省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2个,三批共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50个,约占全省本科专业点总数1/3。全面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据高校办学基础和师资力量、同类专业存量和招生就业情况,严把新专业设置关,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围绕一流课程“小切口”,带动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提升。
入选国家一流课程167门、排名全国第10位,入选省级一流课程827门。以课程建设带动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能力提升,新增立项“十四五”省部级规划教材109部,我省高校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排名全国第6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突破,培养大批创新创业生力军。
4所高校入选全国首批100家创新创业学院和100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我省高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获金奖4项,排名全国高教主赛道第12位,省属高校取得历史性突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近1200项、省级立项4000余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纳入课程体系,大学生普惠参与创新创业赛训活动50余万人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了大批生力军。
改革立项、评选、考核机制,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改革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机制,整合省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推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赛训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课赛一体”建设,强化各类平台、项目建设成效验收与动态调整,开展教育教学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各项基础性工作和牵引性改革重点任务论证,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导向。
统筹校园疫情防控和在线教学管理,全力保障正常教学秩序。
印发《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在线教学质量的通知》,统筹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在线教学、实习实训、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开展高校在线教学指导培训与督导检查,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在线教学质量。开展全省高校在线教学情况调研,为建好用好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教育教学数字化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龙江振兴取得新成效。
6所高校入选我省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核心单位。印发《黑龙江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聚焦服务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认定首批3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服务北大荒集团、飞鹤乳业、大庆油田、龙煤集团、龙建路桥等我省重点产业头部企业人才急需。印发《教育服务新兴产业加力赋能行动方案》,布局建设“四大经济”相关本科专业点691个。12所涉农本科和高职院校联合服务18个边境县,开展42个农技项目培训,累计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