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江青年科研人才支持政策再添亮点
贯彻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联合六部门印发《“新时代龙江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立项资助办法》,每年从在我省就业创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遴选100篇优秀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最高奖励10万元,支持其开展深入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吸纳更多青年才俊扎根龙江、建设龙江。2022年度共有675篇论文申报,最终80篇自然科学类、20篇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获得立项支持,涵盖13所高校和3个社会单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围绕我省振兴发展重大现实问题,印发《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智库开放课题实施方案》,设立高校智库开放课题,进一步发挥高校智库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上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智库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作用。共征集20个高校智库的450条开放课题选题,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民生保障与改善、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向北开放等方面。
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按照科技部、教育部相关要求,组织全省高校推荐从事“十四五”规划前沿领域和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双碳”相关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申报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我省高校共有18名优秀青年教师入选。
高校科创新平台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新增高层次平台8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部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科普平台3个。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批国家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全国共10家)和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第二批“揭榜挂帅”项目(全国共4家)。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纪念馆、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于维汉纪念馆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博物馆入选第二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属我省首个此类基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增值性发展
深度对接“4567”现代产业体系,制发《黑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6)》,推进产业化“三通工程”(贯通项目培育,融通协同创新,畅通产业化路径)。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的杠杆作用,以“揭榜挂帅”方式认定“学科支撑平台建设项目”80个,涵盖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97个;“学科协同创新成果建设项目”132个,加强成果落地绩效考核。2022年,高校专利申请8168项(同比增长7.1%),专利授权8303项(同比增长4.2%)。实现成果转化1201项,成交额5.22亿元。高校师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337家,高校创新平台孵化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16家。
科技创新链条进一步优化融汇
联合省工信厅、省知识产权局印发《黑龙江省“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实施方案》,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研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紧密精准对接。出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投机构校园行”行动方案》,启动“创投机构校园行”系列活动,组织哈尔滨市孵化器联盟等多家创投机构对接哈工大、东北农大等高校开展优秀项目路演活动,拓宽成果转化投融资渠道,促成哈工程、哈理工等5所高校与创投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教育“数字化”新基建取得新进展
联合八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实施方案》,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融合发展,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协同服务的省级“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一期平台底座建设基本完成并进入试运行,“龙教通”APP同步开展试点。“新高考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完成论证、立项、评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省教育厅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强数字归集管理,开通“政务云”即时通信,推动省教育厅和各直属单位31个政务信息系统完成迁移上云,初步实现政务服务全程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和网上反馈,积极推进“一网通办”。
教育数字化成效得到教育部认可
我省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职业教育智慧平台”分项试点省份。哈尔滨新区《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入选教育部20个典型案例之一。宣传推广优秀区域和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经验成果,交流优秀案例和有效应用模式。黑龙江大学、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河一中入选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教育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成立省教育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黑龙江省教育厅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将网站、信息系统、门户网站纳入教育部预警监测平台和全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监测范围。建立网络安全应急联络员队伍,初步实现了网络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置。巩固高校IPv6规模部署成果,全省78所普通高校实现IPv6门户网站升级改造全覆盖。组织省教育系统参加全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共计70余所高校参与活动,53支队伍参加2022年全省网络安全挑战赛。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总决赛中,我省高校2个队伍获一等奖;作品赛决赛我省高校13个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