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话】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如何办好基础教育、做好基础文章?大同区从实际出发,放眼全国,找差距、补短板、提质量、向未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今天起,本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大同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之路”》。今天播发第一篇《“精准开方”找差距》。
教育是国之大计,为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大同区放眼全国,比照先进找差距。全力把教育办实,开出了“三年攻坚”的精准“药方”。规划接地气、精准找差距,“跨越之路”迈出了第一步。

在大同区高台子中心小学,一场“校长区本培训”正在进行。来自北京、山东的教育专家通过听取汇报、走进课堂、实地观摩、参与活动等形式,全方位对“三年攻坚”阶段工作点评、汇总,对学校未来发展把脉、支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 苏红艳: 我觉得这一年半以来,大同的变化真的让我挺感动的,尤其是今天的展示,你看现在孩子的变化,自己主动去学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你看现在放开了,孩子的精神状态出来了。
校长理念转变、老师业务提升、学生充满活力......这些专家点评中的关键词,是高台子中心小学的变化,也是大同区“三年攻坚”中期成果的缩影。
2019年8月,大同区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合作,正式开启“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计划”。
大同区教育局副局长 王晓明: 大同区是农业区,相对来说,师资比较薄弱。这个计划针对大同区教育上的一些短板,有针对性为咱们量身打造的一个计划。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 苏红艳:我们就是量身定做,就像开中药单一样。
在“三年攻坚”规划中,有“外力支撑”:中国教科院专家通过监测评估、实地调研、案例研究等工作,对大同区义务教育进行整体把脉,从实际出发找出差距。也有“内力提升”:通过外出培训、参观学习、区本培训等内容,比照先进学校看到差距。精准地找到、看出差距,是“三年攻坚”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大同区义务教育勇于改变、积淀未来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