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落实,育人方式改革有效实施
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重要文件,以“红扣子工程”“最美劳动实践工程”“五色教育活动”等为引领,开展“开学第一课”“家庭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组织“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学四史感党恩”主题阅读、征文和展示,积极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出台家园共育工作、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个指导意见,遴选45个省级研学实践营地基地,2141所中小学校达到“绿色学校”创建标准,3864名学生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申报“强基计划”,“五育并举”培养体系逐步建立。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破解,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制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县域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发展提升实施方案,整体推进基础教育重大项目建设。全年新增普惠性幼儿园457所,其中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4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33所,增加学位4.1万个,取得突破性成果。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启动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工程,4所县中成为全国托管帮扶学校,遴选13所县中实施省属高校托管帮扶项目,组织市域内优质普通高中资源开展对口帮扶,积极促进县域高中和城区高中协调发展。制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有关工作的通知》,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做好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留守儿童等关心关爱工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安置率达到100%,控辍保学常态为零,省教育厅在民政部深入推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调研会上发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印发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意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实行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月报制度,幼小科学衔接和“安吉游戏”推广计划相互链接、联动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课改培训深入实施、全面覆盖。落实小学、初中、高中分学段分学科课堂教学标准,健全省、市、县、校四“基础教育精品课”评审遴选机制,聚焦课堂、注重素养的课改氛围进一步浓厚。组织学校减负“回头看”“五查五看”整改落实,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期末考试管理与命题设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与绥化学院共同筹建黑龙江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业化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遴选并推广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91项,向教育部推荐46项。新高考后首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顺利实施,合格率平均达到85%以上。
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我省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分项试点省份,遴选100所试点学校,健全行政、教研、学校、家庭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举办国家平台应用培训活动,全国收看人数达到975万人。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支撑抗疫“停课不停学”,评选省级优秀案例138个、省级精品课987节,遴选400节学科类、57个非学科类的优质数字资源和86个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作业管理典型案例报教育部。举办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讨活动,积极探索深度融合多元实践路径。我省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初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获教育部肯定。哈尔滨新区先行先试打造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入选教育部20个典型案例。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教育治理不断完善
制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和细则、义务教育“三个质量标准”、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全面构建基础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开展幼小科学衔接专项核查治理工作,持续治理“小学化”倾向。深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四零承诺”深入实施,公民同招全面落实,违规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扎实推进中考命题改革,取消考试说明,坚持依标命题,确保教学评一致,切实提高命题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制发《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严格控制面向中小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保障学校安心办学、教师静心教书。
能力作风建设不断加强,重点工作成效争先晋位
我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中央“双减”政策工作在全国“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介绍经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基础教育工作发言单位。启动新一批100名教师“组团式”援疆工作,中国民族教育网站发布《不负重托——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系列短片之黑龙江篇》。三则“双减”典型案例被全国中小学管理服务平台案例库采纳并发布。基础教育处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被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2016-2020年度黑龙江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