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台河市教育事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和“教育强市”战略,以优化教育布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各级各类教育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年来,全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新建学校22所,面积18万㎡;改扩建学校14所,面积2.87万㎡。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特教学校、保中学校等一大批学校迁入新校区。旱厕改水厕、操场硬覆盖、安全隐患整改等70余项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十年来全市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8万人次,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校园安全工作持续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包括民办园)实现专职保安配备、校园封闭管理、校园护学岗、校园一键式报警系统四个“100%”。全面落实每日提示、危险水域设置醒目标识、每周巡查等中小学生防溺水措施,2022年暑期实现全市范围学生溺水事件零发生。在全市中小学普及推广心理健康“十个一”建设模式,基本消除校园学生伤害和自杀事件。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两个严于”工作要求,保持校园内疫情零发生、零传播态势。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高标准实施三期“全市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公办幼儿园数量由2012年的5所增加到2022年的43所,在园幼儿数量由2012年的1480人增加到2022年的602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2年的47%提高到现在的102.33%,学前教育普惠率由2012年的50.19%提升到现在的94.8%,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012年的20.26%提高到现在的51.07%,全市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政策在全省各地市被推广借鉴。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市城乡中小学校全部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2017年七台河市成为全省首批整建制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地市。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大校额”“大班额”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七台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实施方案》作为典型案例在教育部网站展示。积极推进优势项目引领行动,创建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8所,省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6所,省体育基点校3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1所。
高中教育稳步协调发展。三区一县、经济开发区均建设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4000人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68%,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通过并实施《七台河市中小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全市最优质力量抓教学,高考质量逐年攀升。高考重本入段人数由2011年的447人逐年增加,已突破1000人大关;重本入段率由2012年的9.3%提高到2022年的29.68%。十年来,考入清华大学8人,北京大学8人,2022年考入985以上院校129人,考入211以上院校376人。
特殊、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高质量实施2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构建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32%。市特殊教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全国特殊人才培训基地。十年间全市民办机构由49所发展到181所,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严格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注销学科类培训机构73家,转型为托管机构30多家,民办教育得到进一步规范。
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在全市中小学校实施阳光分班改革,推进“四零承诺”上学不求人,极大促进教育公平。近几年先后实施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改革、县管校聘改革等,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恢复招生,城乡学校联包助帮结对36所学校,带动乡村学校和边远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实施《七台河市中小学专家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规划》等一系列培训举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先后组织行政干部、校长300多人次到北师大、华东师大、杭州、江门等地挂职学习,培养了一批能力突出、政治过硬的专家型校长。十年来,全市共补充中小学教师914人,教师短缺问题得到缓解。2021年打破地域、年龄和行政级别等限制,公开选拔校(园)长、副书记、副校(园)长及后备干部50多人,保障各学校领导班子有序更替,干部队伍充满活力。